
앱에서 친구를 팔로우하고 소식을 받아보세요!
QR 코드를 스캔해보세요

앱에서 친구를 팔로우하고 소식을 받아보세요!
QR 코드를 스캔해보세요
전체 공개 ・ 05.01

2025.04.30 (Wed)
藏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心得 借了好久的書,今天才看,看了第一章覺得:我為什麼沒有早一點看呢? 每個情緒背後都有成因,通常我們會知道自己為什麼沮喪,為什麼生氣?但有時候,一些他人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卻有如蚊子尖銳的口器,刺激了我們心靈深處,讓我們大發雷霆,甚至沮喪悲傷,而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這些「小事」可能是一個沒有回覆的訊息、工作時突如其來的手機鈴聲,也可能是餐廳差勁的服務、朋友無心的一句話。他反應了我們過往的人生履歷、潛在的自我認同、深藏的內在創傷。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迴避他,但無意間卻忽視了自己最真實的情感需求,陷入低落的情緒中。 午間讀了這本書開頭,讓我走出將近一週的emo,雖然在sns 上我不諱言難受,外表上我還是拼命隱藏自己,就怕被看出因為這個「小事」而哪裡不對勁。 如同書裡所說的:某人眼中的蚊子是別人眼裡的大象。不過,這個某人不是我的重要他人,卻左右我的心情這麼久,實在太不值了。 找出情緒背後的真實原由,這點很像之前看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只是這本書從比較學術的角度,去看每個個案在面對負面/激動情緒的時候,幼年或家庭經驗帶給他的真實影響。(所以讀起來沒有那麼容易) 其中有個故事我覺得和我有些部分挺像。 S在家裡因為有手足,家人必須分散對他的關注,他必須做到「一些幫助」才能獲得關注,在學校也是,如果沒有「貢獻」他就是不會被關注的邊緣人。 所以當朋友聽起來簡短不友善的回答,就會讓S聯想起被家人拒絕的回憶,S會擔心失去這段關係,而啟動自我保護模式,覺得「我不受歡迎所以我有所貢獻才能被需要」,儘管勤奮無比還是無法處理不足,進而對人性和自己都感到失望。 裡面還有提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許多人會在自我實現或尊嚴等高層次需求受挫和不如意時,轉而索取低階需求。例如工作或感情不順就暴吃、暴睡,這個觀察也是我過去沒有連結到的呢! 我沿著街道走著,那裡有個深深的洞,我跌了進去,我迷失了… …我失去希望。那不是我的錯,花了無數時間才從洞中爬出。 我沿著同一條街道走著,那裡有個深深的洞,我又跌了進去,我不敢相信,又在同一個地方,但這不是我的錯,又花了極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我沿著同一條街道走著,那裡有個深深的洞,我又跌了進去——出於習慣。我的眼睛張開,我知道我身在何處,這是我的錯,我有立刻爬了出來。我沿著同一條街道走著,那裡有個深深的洞,我繞過這個洞。 我走上另一條街。 這段藏傳佛教上師-索甲仁波切的文字,就像我們遇到的許多事,反覆在我們生活中出現,我們都否定是自己的問題,直到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經年之後,我們才離開那個創傷的地方。 作者寫到他難忘了一隻小狗的行為,他在假期中每天都會在草地上碰到小狗,被一條3公尺長的繩子綁在樹上。就像每一隻狗,想奔跑,綁在樹上的繩索強迫他在越來越小的螺旋裡跑著。 當我把這隻經常又餓又渴的狗放開之後,他還照著她在甘地上留下的奔跑軌跡跑了幾分鐘,然後站定片刻,在擔心猶豫之後——我最先感覺到他說起尾巴,起初慢慢地,接著快速地尋找開闊之地。幾天之後我看到他和一群流浪狗混在一起,還在邊緣的地位,但已經屬於這個狗群。 那隻狗顯然很快地看出他的心自由帶來的機會有些人似乎害怕擁有自由,長時間不去檢視生命中(假定的)束縛。如何認知那只存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束縛? 作者解開狗的綁繩,但有很多人即便成年了也掙脫不了幼年的束縛,就像狗有牙齒卻無法咬斷綁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