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認識外面的世界,越能明辨近在咫尺的危險」
最近對國際局勢的體悟大概是這樣:這世界終於瘋成我看不懂的樣子了🙃
曾經我們以為荒謬至情的情況,最終卻是天天上演在世界眾人的眼前。
---
Part 1的部分對我而言老實說有點艱澀,主要是用實際事件說明世界上每個國家千絲萬縷、互相制動的關係,如何間接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以及每個傳送到視聽者面前的新聞,可能暗藏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或立場。
「左右只是相對」、「每個人每個媒體都是有立場的」,如何辨識不被暗藏在文章裡的意識帶走、明辨立場發文單位的立場,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模式與觀點,才是現今應該培養的媒體識讀的。
Part 2、Part 3的部分,敏迪用更多口語化的說明,細細解說每個世界注目的衝突或事件,其實不是表面看到的樣子,可能暗藏更久遠的摩擦與衝突。
這些像是心理OS或吐槽似的文字,閱讀過去彷彿腦子就會浮現敏迪調侃的聲音(X)
間接調節了我在閱讀這些錯綜複雜的議題時的困難度,讓這些艱澀的題目更容易像是看八點檔(咦?)一樣的輕易接受。
在整個章節裡覺得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關於伊斯蘭世界的派系分辨。
真的從以前到看書之前,完全沒有搞懂過!總覺得分類好多、名字好艱澀、真的好難懂!
但穿插內文的整理表格、地圖、事件舉例,開始能分得清楚伊斯蘭世界的恩怨情仇(古早之前就已經種下對立的種子了)。
Part 3的部分敏迪分享了培養日常吸收國際新聞的技巧,社群養成的計畫尤其在演算法的推播之下更為重要,簡直跟飲食攝取一樣了:you are what you eat.
看完推薦的粉專、新聞名單後,我也開始新增了幾個追蹤帳號,希望可以涉獵更多日常生活以外的世界狀態,畢竟,香香的匯率差誰不愛,但匯率差也會間接影響生活啊!
---
「盡信書不如無書,人也是」
「我們總是期待一個站出來然後衝出去死的英雄,卻忘了明明自己也可以動動雙手,把國家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所以我們能不能把國家打造自己理想的模樣?當然可以。前提是我們要像對待自己人生那樣慎重對待自己的國家」。
---
敏迪,《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當世界充滿變數,你需要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臺北市:究竟,2023。